從陸游「讀書」詩到「讀經」習慣

南宋著名詩人陸游(公元1125-1210年)曾寫過一首名為《讀書》的詩,內容如下:
歸志寧無五畝園,讀書本意在元元。
燈前目力雖非昔,猶課蠅頭二萬言。

陸游晚年退居家歸鄉後,每天晚上仍保持讀書的習慣。他深知自己眼神已不如從前,而且當時點的油燈,我們也可肯定,沒有現代電燈的光亮。但他卻還是規定自己,每晚起碼要讀完兩萬的蠅頭小字,才往床就寢。

陸游值得欣賞的地方有二。第一,是他讀書的目的。不少人讀書是為功名,為尋得一份優差,得到可觀的收入。但當他們因此而享有舒適的生活後,便不再觸摸任何書籍了。但陸游卻不同,他本已退休,沒有打算要再做官。他也不愁生活,因為詩的首句已說明,難道回鄉後,他還沒有五畝田地可以維持生活嗎?他提出“讀書本意在元元”,意思是,他讀書學習,無非是為黎民百姓。

欣賞陸游的第二個地方,就是他努力學習的態度。他目力非佳,油燈也微弱,卻堅持每晚要苦讀二萬字。二萬字,算多不多,算少不少。假如讀者手上的是一部吸引的小說,如金庸的武俠小說,一晚要讀二萬字,並不困難。但假如要讀的是古經詩詞,議論文章,則非要一杯咖啡在手,還要打醒十二個精神,才能完成。

聖經中也有一個讀書的人,那就是保羅。我們怎知道他喜愛讀書呢?答案就在於他寫信給提摩太時說的一句話:「我在特羅亞留於加布的那件外衣,你來的時候可以帶來,那些書也要帶來,更要緊的是那些皮卷。」保羅所提到的皮卷,該是指舊約的典籍,那是他信仰的根基,當然是重要。但他所提到的書是那一類書,我們就不可能知道了。我們能知的,就是保羅是在監獄中叫人帶書來,而且他也認為當跑的路已跑盡了,距離離世的日子也不遠了。那麼,為甚麼他仍要讀書呢?或許他仍深信開卷是有益的。

無論是陸游,是保羅,他們走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仍感到讀書的重要。他們持有的讀書態度,實在令我們慚愧。在這電腦手機的年代,上網瀏覽不同的網址談何容易,但要在一晚間閱讀二萬字(這相當於半卷創世記) ,實在困難。無論如何,盼望我們會重新考慮培養讀書的習慣,不在乎要讀幾多字,而在乎勤力讀經,手翻書籍,能增長學問,充實自己,使生命得以提升。

© 2021, Faith Living Resource & Information Cent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