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羅馬教會主要可分猶太信徒和外邦信徒, 肯定他們的成長背景有不同的經歷, 今天的海外華人教會也會面對不一樣的文化背景, 信主年日, 信仰經歷和信心大小。就算在香港或台灣的本土教會, 雖然可能大多數都是中產信徒, 但亦有少數基層信徒。教會本身就要照顧不同階層的信徒, 更重要信徒的言行避免成為別人的絆腳石, 因為現代信徒仿似都是在舞台上演員被人觀看, 同時自己在台下是影評人, 細看使徒保羅的討論, 也會使現代信徒避免不必要的分化, 並可以和諧共處, 互相牧養。
標籤: 絆腳石
彼得前書第二章 在苦難中的成長路
信徒的成長不是一朝一夕, 我們首先要釘死舊我, 把原有的惡習和錯誤除掉, 最重要就是啟動屬靈的新生命, 像一部舊電腦需要更新操作系統, 就要讀取和輸入新程式, 而靈奶給屬靈嬰孩健康成長的各種需要。
當然每位信徒都會獨立成長, 使徒彼得用了耶穌基督為活石的根基, 每位信徒都是活石在祂的基礎上來建立神的殿, 信徒分工合作的配搭好像身體是由很多肢體造成一樣, 各按其職。
信徒是蒙神揀選, 所以更要分別出來, 像祭司成為神人之間的橋樑, 凡事作好榜樣, 順服神, 甘心像耶穌為眾人的好處努力, 最終還可能受苦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