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鴻書第一章 神向仇敵施報憤怒

今天經常會聽到耶穌降世, 帶給我們福音的好消息, 不錯耶穌在二千多年前道成肉身傳天國臨近的福音, 叫人認罪悔改, 當主耶穌第二次架雲到來, 就會把相信祂和不信衪的分別出來作終極審判, 不相信耶穌就是與神為敵。
正如尼尼微在約拿書時聽到審判的信息後, 由上至下都回轉悔改, 但在先知那鴻時再次與神為敵, 所以神的憤怒要向尼尼微發作。

1 論尼尼微的默示,就是伊勒歌斯人那鴻所得的默示。
2 耶和華是忌邪施報的神,耶和華施報大有憤怒,向他的敵人施報,向他的仇敵懷怒。 3 耶和華不輕易發怒,大有能力,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他乘旋風和暴風而來,雲彩為他腳下的塵土。 4 他斥責海,使海乾了,使一切江河乾涸。巴珊和迦密的樹林衰殘,黎巴嫩的花草也衰殘了。 5 大山因他震動,小山也都消化。大地在他面前突起,世界和住在其間的也都如此。 6 他發憤恨,誰能立得住呢?他發烈怒,誰能當得起呢?他的憤怒如火傾倒,磐石因他崩裂。 7 耶和華本為善,在患難的日子為人的保障,並且認得那些投靠他的人。 8 但他必以漲溢的洪水淹沒尼尼微,又驅逐仇敵進入黑暗。
怎樣理解神「忌邪」的屬性?
「耶和華不輕易發怒,大有能力,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不輕易發怒不表示不會發怒, 大有能力即可以翻天覆地改變的力量, 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 我們對神對罪的觀念如何? 這段說話給我們甚麼提示?
經文怎樣顯示神的大能?
神怎樣對待祂的仇敵和投靠祂的人? read more

以斯拉記網絡資源

以斯拉記不是一本首選在講臺由第一章至第十章去證道的書卷, 要掌握猶大人被擄回歸的前後歷史和彼此的關係, 就要花時間研讀在舊約歷史書卷和先知書卷之間的信息, 希望透網絡資源的視頻, 知道事件發生的年份和時序, 並且明白他們回歸的路線。 作為今天的信徒, 我們要面對外面的敵人和裏面自己產生的問題, 從以斯拉記中, 當以色人犯罪離開神, 他們受到應有的懲罰, 但神讓人有回轉的機會, 祂是信實, 祂會保守回歸猶大人, 神藉先知親自鼓勵建殿工程, 所以我們經常硏讀聖經, 反思校正對神敬畏的態度。 read more

以斯拉記第三章 恢復獻祭重建聖殿

以斯拉記的作者在本章把重要的鏡頭逐一呈現在讀者眼前:
首先就是萬眾一心的畫面 – 「以色列人住在各城,那時他們如同一人聚集在耶路撒冷。」他們在居住的地方去到耶路撒冷獻祭和守節。
另外他們分工合作去處理建殿工程 – 把收集奉獻的銀子給石匠和木匠,並用糧食、酒和油給西頓人和推羅人, 換取黎巴嫩的香柏樹作見殿的材料。
他們上下一心地作工 – 撒拉鐵的兒子所羅巴伯、約薩達的兒子耶書亞,和其餘的弟兄,就是祭司、利未人,「並一切被擄歸回耶路撒冷的人,都興工建造。又派利未人,從二十歲以外的,督理建造耶和華殿的工作。」
真情流露的一幕 – 「然而有許多祭司、利未人、族長,就是見過舊殿的老年人,現在親眼看見立這殿的根基,便大聲哭號,也有許多人大聲歡呼,甚至百姓不能分辨歡呼的聲音和哭號的聲音,因為眾人大聲呼喊,聲音聽到遠處。」 read more

彌迦書第六章 責備只有表面的敬拜

彌迦書第六章是第三個「要聽」, 也是神向以色列的指控, 控訴於公堂, 神一開始指出, 祂從埃及為奴之地, 帶領以色列民眾得到自由,神質詢祂的子民對祂的真實敬拜, 是否真是表面工夫, 在獻祭上, 把牛犢、公羊、油河等祭品獻上, 只滿足形式上的要求, 卻沒有因自己的罪悔改和難過, 更沒有行出神的公義標準, 所以才有彌迦書最熟悉的金句: 「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 。」, 也是神最基本的要求。 read more

西番雅書網絡資源

當然西番雅書的主題是「耶和華的日子」, 神憤怒和審判的日子, 猶大人的心態就是當神冇到, 從上至下, 不聽從神的律例和典章, 而是隨從自己的心意, 自把自為, 而西番雅的意思是神所隱藏或神所保護, 正是先知西番雅呼叫人要回轉的原因, 在耶和華的日子, 審判來到之先, 全然悔改, 讓神把他們隱藏, 成為猶大的餘民, 將來神施行拯救, 日後的復興, 神要在他們中間作王。

《讀聖經》粵語系列:西番雅書 Zephaniah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