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撒羅尼迦前書導讀

當我們硏讀帖撒羅尼迦前書之前, 我們可以閱讀使徒行傳得知更多背境資料, 也是讀聖經的基本知識。
1 保羅和西拉經過暗妃波里、亞波羅尼亞,來到帖撒羅尼迦,在那裡有猶太人的會堂。 2 保羅照他素常的規矩進去,一連三個安息日,本著聖經與他們辯論, 3 講解陳明基督必須受害,從死裡復活,又說:「我所傳於你們的這位耶穌,就是基督。」
4 他們中間有些人聽了勸,就附從保羅和西拉,並有許多虔敬的希臘人,尊貴的婦女也不少。 5 但那不信的猶太人心裡嫉妒,招聚了些市井匪類,搭夥成群,聳動合城的人闖進耶孫的家,要將保羅、西拉帶到百姓那裡。 6 找不著他們,就把耶孫和幾個弟兄拉到地方官那裡,喊叫說:「那攪亂天下的也到這裡來了, 7 耶孫收留他們!這些人都違背愷撒的命令,說另有一個王—耶穌。」 8 眾人和地方官聽見這話,就驚慌了, 9 於是取了耶孫和其餘之人的保狀,就釋放了他們。 使徒行傳 17:1-9
從短短的九節經文, 可以看到一些資料去瞭解帖撒羅尼迦前書這封信的因由:
保羅和西拉留在帖撒羅尼迦不多的時間, 只有三個多星期
保羅和西拉在猶太人的會堂傳福音, 傳耶穌受死復活, 耶穌就是基督
有許多虔敬的希臘人和尊貴的婦女相信
猶太人心裡嫉妒, 聳動騷亂, 結果由耶孫擔保釋放了保羅和西拉 read more

阿摩司書第九章 不可逃避的審判然後重新修造

主站在祭壇旁邊的異象是阿摩司書中所講述的第五個異象, 也是最後的一個異象, 異象分了兩大部分, 首部分是不可逃避的毀滅審判, 神要阿摩司擊打柱頂而令到門檻也震動, 神所降的災禍, 從天到地, 人都不能躱避, 而次部分神說出重建大衛倒塌的帳幕, 讓餘民都能有盼望, 被擄的以色列民, 有一天回歸。

1 我看見主站在祭壇旁邊,他說:「你要擊打柱頂,使門檻震動,打碎柱頂落在眾人頭上。所剩下的人我必用刀殺戮,無一人能逃避,無一人能逃脫。 2 他們雖然挖透陰間,我的手必取出他們來。雖然爬上天去,我必拿下他們來。 3 雖然藏在迦密山頂,我必搜尋,捉出他們來。雖然從我眼前藏在海底,我必命蛇咬他們。 4 雖被仇敵擄去,我必命刀劍殺戮他們。我必向他們定住眼目,降禍不降福。」
祭壇、柱頂和門檻, 你會聯想是甚麼建築物?
這裏怎樣形容人不能逃脫神在當時的審判? 聖經有否說出人終極的審判? read more

阿摩司書第六章 禍哉以色列會被敵人攻破

雖然阿摩司書主要向北國以色列宣告和發出信息, 當中的警告也包括在他們的兄弟南國猶大之中, 今次的對象是社會最高地位和當時的富戶, 他們在安舒的生活中, 以為會有安全網的保護, 神卻明確指出, 他們也會從高處跌落低處, 也成為被擄的一羣, 與平民百姓一樣, 面對戰亂和死亡, 情況實在慘不忍暏。

1 國為列國之首,人最著名,且為以色列家所歸向,在錫安和撒馬利亞山安逸無慮的,有禍了! 2 你們要過到甲尼察看,從那裡往大城哈馬去,又下到非利士人的迦特,看那些國比你們的國還強嗎?境界比你們的境界還寬嗎? 3 你們以為降禍的日子還遠,坐在位上盡行強暴。 4 你們躺臥在象牙床上,舒身在榻上,吃群中的羊羔、棚裡的牛犢。 5 彈琴鼓瑟唱消閒的歌曲,為自己製造樂器,如同大衛所造的。 6 以大碗喝酒,用上等的油抹身,卻不為約瑟的苦難擔憂。
錫安和撒馬利亞是代表甚麼地方?
甲尼、哈馬和迦特以前也是強盛的地方, 但在當時已被敵人打敗攻破, 想表達甚麼?
經文怎樣形容富戶安舒的生活? read more

阿摩司書第五章 為以色列所作的哀歌

先知阿摩司向以色列發出最後的宣告, 是為以色列度身訂造的哀歌, 說明將來以色列民被擄掠、城邑被毀和處處都是愁雲滿布, 當中還時常發出回轉悔改仍可存活的信息, 更再一次舉出以色列厭惡正直的責備、不行惡惡好善、苦待義人、 收受賄賂、屈枉窮人和只有表面的敬拜獻祭。

1 以色列家啊,要聽我為你們所作的哀歌: 2 以色列民跌倒,不得再起;躺在地上,無人攙扶。 3 主耶和華如此說:「以色列家的城,發出一千兵的只剩一百,發出一百的只剩十個。」
「哀歌」兩字, 你會聯想到甚麼?
這段經文有甚麼悲慘的情況? read more

阿摩司書第四章 以色列死不悔改

第四章一至四節繼續指責以色列被懲罰的原因, 不單欺壓貧窮弱勢社羣, 更在敬拜神上, 只有宗教儀式, 沒有尋求神心,意, 遠離神的道, 其實神預先用較輕的罰治警告方式, 讓以色列知痛悔改, 可惜他們沒有回轉歸向神, 以致以色列走向亡國不歸路。

1 你們住撒馬利亞山如巴珊母牛的啊,當聽我的話!你們欺負貧寒的,壓碎窮乏的,對家主說:「拿酒來,我們喝吧!」 2 主耶和華指著自己的聖潔起誓說:「日子快到,人必用鉤子將你們鉤去,用魚鉤將你們餘剩的鉤去。 3 你們各人必從破口直往前行,投入哈門。」這是耶和華說的。
巴珊母牛在這裹代表甚麼?
「主耶和華指著自己的聖潔起誓說」為何要這樣說?
他們最終的結果如何?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