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地方, 英國人統治香港有一百年之久, 香港也算是借來的地方, 又是借來的時間, 香港人或是香港信徒何去何從, 不是一個容易的抉擇。當你翻開舊約路得記時, 第一章就記述有一個人是猶大伯利恆人以利米勒和妻子拿俄米及兩個兒子因遇饑荒移居到摩押地。
以利米勒不幸死在摩押地, 兩個兒子接著各娶了摩押女子為妻, 住上十年的時候, 兒子也先後死去, 拿俄米只剩下兒婦俄珥巴和路得相依為命。
一段時間之後, 拿俄米聽到消息, 神顧念伯利恆, 村中各人糧食充裕, 其實伯利恆希伯來文的意思就是麵包之家, 是盛產大麥和小麥的地方, 所以打算返回故鄉, 她和兩位兒婦便起行回去伯利恆, 在途中拿俄米想勸服她們返回娘家, 結果俄珥巴返回摩押地但路得定意跟隨她左右, 她們在伯利恆的遭遇和怎樣巧遇波阿斯就在其他章節有所記述。
標籤: 恩雨之聲
沒有興趣硏讀聖經?
教會的主日學和團契的查經班, 在以往信徒都樂意參加, 希望在神的話語上認識更多, 不知何時開始主日學和查經班就變得冷清。回顧在上世紀開始的家用電器和其他產品有著很大的影響, 六十年代收音機開始普及, 七十年代電視機入了屋企, 八十年代有私人電腦的出現, 九十年代流動電話漸露頭角, 以至廿一世紀初有互聯網、寬頻、無線快速上網和各大社交平台如雨後春筍應運而生, 信徒讀聖經的空間越來越細, 教會的主日學能否和新時尚的科技, 爭奪年青人的市場, 當然不易, 我們是否無條件的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