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福音第十六章 耶穌從死裏復活也是福音的開展

本章馬可福音是完結篇, 也是當時認識耶穌的人和門徒最難相信的事情, 就是耶穌的復活, 原因何在? 是否他們未曾親眼看見復活的耶穌? 後來主顯現在十一位門徒面前並責備和命令他們去傳福音。福音實在廣傳到很多地方。但現在的信徒是否仍然相信耶穌的復活並坐在神的右邊? 耶穌的復活和坐在神的右邊是否很難相信?

1 過了安息日,抹大拉的馬利亞和雅各的母親馬利亞並撒羅米買了香膏,要去膏耶穌的身體。 2 七日的第一日清早,出太陽的時候,她們來到墳墓那裡, 3 彼此說:「誰給我們把石頭從墓門滾開呢?」 4 那石頭原來很大,她們抬頭一看,卻見石頭已經滾開了。 5 她們進了墳墓,看見一個少年人坐在右邊,穿著白袍,就甚驚恐。 6 那少年人對她們說:「不要驚恐!你們尋找那釘十字架的拿撒勒人耶穌,他已經復活了,不在這裡。請看安放他的地方! 7 你們可以去告訴他的門徒和彼得說:『他在你們以先往加利利去,在那裡你們要見他,正如他從前所告訴你們的。』」 8 她們就出來,從墳墓那裡逃跑,又發抖又驚奇,什麼也不告訴人,因為她們害怕。
婦女們一共多少人去膏耶穌身體? 她們在路途想起甚麼難題?
她們到了目的地之後, 有何新發現?
你覺得身穿白袍的少年人會是甚麼人? 他對婦女們說了甚麼話? 婦女們有何反應? 你覺得婦女們在當時會否相信耶穌復活的事? read more

馬可福音第十五章 耶穌被釘在十字架

十字架在現代人來說, 是信徒經常戴上的十字架項鍊, 是基督教的標誌, 在教會經常找到的裝飾, 若果有機會看到東正教或天主教堂, 通常看到主耶穌被釘在十字架, 就是當時的處死犯人的刑具, 究竟主耶穌所犯何罪? 祂如何在彼拉多前的案件審理都會在本章上出現, 當彼得說出耶穌是基督後, 耶穌告知他們將會受苦、被殺和復活, 彼得阻止耶穌, 於是叫眾人和門徒來,對他們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 馬可福音8:34, 今天的信徒要思考這句話在你信仰生命的意義。 read more

馬可福音第十四章 耶穌面對受苦死亡的時刻

古語有云: 「死有重於泰山, 有輕於鴻毛」, 若果死得有意義, 就不枉此生。本章就是記載耶穌怎樣面對被捉拿、受審和受死, 當我們看完這一章的時候, 會清楚知道祂所成就的事, 不是偶然的發生, 因為在此之前, 從愷撒利亞-腓立比到耶路撒冷的路程有三次預言說「人子必須受許多的苦,被長老、祭司長和文士棄絕,並且被殺,過三天復活。」 我們要清楚明白受苦、死亡、復活和福音的關係, 知道逾越節羊羔和血並當時逾越節最後晚餐所說耶穌的身體和用血所立的新約。 read more

馬可福音第十章 耶穌說明進入天國的代價和賞賜

雖然本章由不同的故事組成, 但細看之下也有互相關連的地方, 耶穌和門徒最初與群眾接觸的地方是位置較北的加利利沿岸的城市, 本章開始時, 他們南下 來到猶太的境界並約旦河外, 照常教訓群眾, 有法利賽人前來問耶穌休妻的問題, 在當時來說, 也有不同的看法, 這次前來把這議題問耶穌, 究竟原因何在? 第二就是門徒責備那些人帶著小孩, 叫耶穌為孩子們祝福, 這會帶出甚麼思考呢? 第三就是本章的標題, 跟從主耶穌, 進入天國, 是否要付代價? 有人說耶穌已為我們在十字架上付上沉重的代價, 我們不需要做甚麼, 是神白白的恩典給我們, 這個說法是否完全正確? 第四就是西庇太的兒子雅各、約翰進前來要求在耶穌得榮耀時, 可以坐在耶穌的左右, 其餘十位門徒得知他們的想法, 惱怒對他們十分不滿, 最後就是耶穌在耶利哥醫好討飯的瞎子, 這會給我們甚麼反思? read more

馬可福音第四章 耶穌從比喻到現實的教訓

我們學校所學習是否可以一點一劃的完全搬到日常的生活或在職場上? 往往理論是我們知道, 實際就未能做到, 同樣信徒聽了很多的主日講道, 我們是否完全明白? 是否在關鍵一刻能夠應用出來?
今次第四章的主題是耶穌的比喻, 尤其用比喻去講述神國, 是否真的幫助說明清楚? 馬可福音的撒種比喻, 耶穌講完之後更加以解釋, 可以參考以前的文章「耶穌在福音書用比喻的原因」, 有更多深入比喻的討論。耶穌用比喻講解神國的道理, 是否真的令到當時的人更加清楚明白?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