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母親入住現在的養老院八週年的日子,也是日本福島大地震八週年紀念, 看過大地震之後的海潚更叫人顯得很渺小。在這十多年的時間, 因為照顧母親的原故, 接觸了很多老人家和照顧者, 每位老人家有他們的個性, 在年老時, 怎樣可以做個開心快樂的老人?
透過二零一七年麥希真師母晚睛樓的新書分享會,她和麥牧師和他們女兒麥之華之間的對答分享, 在此列下他們分享的重點, 但大家可以先睹為快。
Faith Living Resource & Information Centre
今天是母親入住現在的養老院八週年的日子,也是日本福島大地震八週年紀念, 看過大地震之後的海潚更叫人顯得很渺小。在這十多年的時間, 因為照顧母親的原故, 接觸了很多老人家和照顧者, 每位老人家有他們的個性, 在年老時, 怎樣可以做個開心快樂的老人?
透過二零一七年麥希真師母晚睛樓的新書分享會,她和麥牧師和他們女兒麥之華之間的對答分享, 在此列下他們分享的重點, 但大家可以先睹為快。
最近的八年來, 我經常到護老院探望母親, 當中也見過不少院友, 有時聽到他們唱出或啍出他們熟識的粵語流行曲和粵曲。一首百聽不厭的歌曲, 除了好聴的音樂旋律, 還有膾炙人口的歌詞, 合乎哲理、如詩如畫的意境或勵志警世的詞句, 令人印象深刻, 入木三分。
其中一位香港著名填詞人鄭國江老師, 他由上世紀七十年代活躍至今, 聽到院友唱他其中的作品「信」阿信故事粵語版主題歌, 婆婆說得更有道理「命運是對手,冇得要求」。
首先要理解問題的每一部分, 跟從耶穌是甚麼一回事?何時我們說容易?何時我們說困難?在路加福音9章23節, 耶穌又對眾人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
作為主耶穌的跟從者有三部分要做的: 捨己、天天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從主耶穌:
甚麼是捨己?
把自我和平時的身份放下, 好像大公司的總裁在家中看見剛剛學行的幼孩跌倒哭了, 作為父親坐在地下, 降下和他幼孩的視綫水平同等安慰幼孩。
在中學時經常會做的物理實驗, 陽光經過三稜鏡的折射後, 會看到肉眼可以觀察的光譜, 分别是紅、橙、黃、綠、藍、靛、紫, 原來陽光有七種不同的光所組成。有很多信仰問題不是非黑即白, 約不反對就是贊成。筆者在此盡量用客觀的態度, 拆解分析不同的觀點, 讓讀者更深入瞭解面對當下的問題, 信仰生活不一定有標準劃一答案, 當然最終以聖經為準, 最後還是給讀者自己去思考和參透, 從聖經真理找自己論據。
方滔和羅裕康醫生在醫學講座提及在醫生的角度環境主要可以分三部分, 外在的環境、身體內在的情況, 心理狀態, 一環緊扣一環, 互相影響。
更正: 詩篇四十二和四十三篇是可拉後裔的訓誨詩
大衛被掃羅追殺所寫的詩篇其中第五十九篇
大衛逃避他兒子押沙龍所寫的詩篇其中第三篇
以供參考
環境與健康 (三藩市中信福音中心醫學講座)粵語
余德淳博士講座的重點:
人際關係是不能預計, 隨時的張力
情緒是在壓力中的反應
用壓力戰勝壓力
若不能改變現狀, 便要改變心態
這樣絕症病人更會珍惜把握過每一天
不是要擁有一間舒適的房屋, 而是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