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地方, 英國人統治香港有一百年之久, 香港也算是借來的地方, 又是借來的時間, 香港人或是香港信徒何去何從, 不是一個容易的抉擇。當你翻開舊約路得記時, 第一章就記述有一個人是猶大伯利恆人以利米勒和妻子拿俄米及兩個兒子因遇饑荒移居到摩押地。
以利米勒不幸死在摩押地, 兩個兒子接著各娶了摩押女子為妻, 住上十年的時候, 兒子也先後死去, 拿俄米只剩下兒婦俄珥巴和路得相依為命。
一段時間之後, 拿俄米聽到消息, 神顧念伯利恆, 村中各人糧食充裕, 其實伯利恆希伯來文的意思就是麵包之家, 是盛產大麥和小麥的地方, 所以打算返回故鄉, 她和兩位兒婦便起行回去伯利恆, 在途中拿俄米想勸服她們返回娘家, 結果俄珥巴返回摩押地但路得定意跟隨她左右, 她們在伯利恆的遭遇和怎樣巧遇波阿斯就在其他章節有所記述。
分類: 舊約
三等信徒是好還是壞?
等候是每個都市人必經之路, 輪候搭巴士、小巴等交通公具, 若是班次稀疏的情況, 更會提早一點以免誤時。在基督信徒當中, 會否和我們日常信仰生活中也需要等候? 應該持守甚麼態度? 下面列出三組可能正在等候的信徒, 在等待期間, 心態是否需要調整?
[第一組]
等艱苦時刻過去
等神蹟解困來臨
等候開心快樂的日子
[第二組]
等聽動聽的主日講道
等所祈求神能夠實現
等上天堂
[第三組]
等心志成熟的服事
等傳福音的好機會
等神公義的彰顯並終極的審判
彌迦書網絡資源
信仰當然是對神的信靠和依從祂的命令, 現代信徒都會有主日崇拜、主日學、團契等教會生活動去成長, 今次研讀的彌迦書, 尤其在2021年的疫情中, 更給我們好好反省, 當然我們沒有想像自己像當時以色列人的反叛, 但我們是否真的完全行在神的光明窄道上, 還記得「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 」, 是否在聚會之後或不能有實體聚會還能與神同行? 我們是否無時無刻都感受與神同在? 神是行公義和存憐憫, 祂喜歡我們有專心敬拜的時候, 他也希望我們在社會行公義和好憐憫去幫助弱勢社羣。在結束彌迦書後,將會開始探討帖撒羅尼迦前書的簡樸信仰, 從舊約到新約, 繼續我們信仰之旅。
彌迦書第七章 唯有依靠神才是保障
彌迦書最後一章的開始描繪一幅悲情的圖畫, 雖然和合本第一節的第一個「我」可指以色列, 而也可譯作農戶的收聚者, 兩個翻譯都不能找到好果子, 原因就是先知彌迦指出以色列境內找不到公義, 從君王首領、審判官、鄰舍、密友、以及家人, 都不能全然依靠, 因為有徇情、賄賂、行惡和關係疏離及敵視。
但本章第七章, 先知自己的真言, 要回歸神, 就算被神流遷到不同地方, 也是唯一的希望, 像先知名字的意思, 「有何神像你」, 只要眾民認罪悔改, 神會赦免他們的罪。
彌迦書第六章 責備只有表面的敬拜
彌迦書第六章是第三個「要聽」, 也是神向以色列的指控, 控訴於公堂, 神一開始指出, 祂從埃及為奴之地, 帶領以色列民眾得到自由,神質詢祂的子民對祂的真實敬拜, 是否真是表面工夫, 在獻祭上, 把牛犢、公羊、油河等祭品獻上, 只滿足形式上的要求, 卻沒有因自己的罪悔改和難過, 更沒有行出神的公義標準, 所以才有彌迦書最熟悉的金句: 「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 。」, 也是神最基本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