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斯拉記導讀

以斯拉記是舊約的歷史部分和尼希米記是猶太傳統經卷原本合成一卷 , 我們現代信徒怎樣從研讀以斯拉記得到更多學習和得著, 就要多看猶大亡國之前的歷史和當時先知的警告和預言。之前「回歸之路 從巴比倫到耶路撒冷」說出猶大人要服侍巴比倫七十年, 說到最後第三批被擄想回歸的猶大人也是五十年之後。

五十年或七十年在人來說, 是一段相當長的日子, 是超過一般人的大半生, 從猶大人被擄到回歸是有神的旨意和有神的按排, 祂激動波斯王居魯士、猶大和便雅憫的族長、祭司、利未人,就是一切被神激動的人,都起來,要上耶路撒冷去建造耶和華聖殿殿。 雖然如此, 從經文可以看見有敵人, 面對各樣的困難, 甚至建殿工程停止多年。 read more

回歸之路 從巴比倫到耶路撒冷

被擄的猶大人, 他們分別在不同的時段從之前巴比倫即當時波斯地回到耶路撒冷的距離會有多遠? 從一些網站得知直線的距離若900公里, 細看地圖兩地中間是沙漠地, 是沒有人居住, 所以要沿著河邊的大路而行, 可以沿途有補給, 這樣的路程就要若1300公里, 若果日行25公里就需要52天才到達目的地, 差不多兩個月的行程, 真是一項不簡單的旅程。以斯拉記7:6-9, 我們觀察到以斯拉帶領第二次回歸, 整個行路用了四個月, 可能他們每日行程低於25公里, 並且可能在安息日不會趕路。
6 這以斯拉從巴比倫上來,他是敏捷的文士,通達耶和華以色列神所賜摩西的律法書。王允准他一切所求的,是因耶和華他神的手幫助他。 7 亞達薛西王第七年,以色列人、祭司、利未人、歌唱的、守門的、尼提寧,有上耶路撒冷的。 8 王第七年五月,以斯拉到了耶路撒冷。 9 正月初一日他從巴比倫起程,因他神施恩的手幫助他,五月初一日就到了耶路撒冷。 read more

以色列猶大國開始被擄到最後回歸的聖經預告和事件記錄

我們閱讀聖經時, 多數是一卷書接另一卷書去讀, 其實不同書卷可能記述相近的時期的時間軸, 例如猶大人第一次被擄到巴比倫, 分別在王下、代下和但以理記載。
2 耶和華使迦勒底軍、亞蘭軍、摩押軍和亞捫人的軍來攻擊約雅敬,毀滅猶大,正如耶和華藉他僕人眾先知所說的。 3 這禍臨到猶大人誠然是耶和華所命的,要將他們從自己面前趕出,是因瑪拿西所犯的一切罪, 列王紀下 24:2-3
6 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上來攻擊他,用銅鏈鎖著他,要將他帶到巴比倫去。 7 尼布甲尼撒又將耶和華殿裡的器皿帶到巴比倫,放在他神的廟裡。 歷代志下 36:6-7
1 猶大王約雅敬在位第三年,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來到耶路撒冷,將城圍困。 2 主將猶大王約雅敬,並神殿中器皿的幾份交付他手,他就把這器皿帶到示拿地,收入他神的廟裡,放在他神的庫中。 但以理書 1:1-2 read more

香港信徒移民之前要讀路得記

香港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地方, 英國人統治香港有一百年之久, 香港也算是借來的地方, 又是借來的時間, 香港人或是香港信徒何去何從, 不是一個容易的抉擇。當你翻開舊約路得記時, 第一章就記述有一個人是猶大伯利恆人以利米勒和妻子拿俄米及兩個兒子因遇饑荒移居到摩押地。
以利米勒不幸死在摩押地, 兩個兒子接著各娶了摩押女子為妻, 住上十年的時候, 兒子也先後死去, 拿俄米只剩下兒婦俄珥巴和路得相依為命。
一段時間之後, 拿俄米聽到消息, 神顧念伯利恆, 村中各人糧食充裕, 其實伯利恆希伯來文的意思就是麵包之家, 是盛產大麥和小麥的地方, 所以打算返回故鄉, 她和兩位兒婦便起行回去伯利恆, 在途中拿俄米想勸服她們返回娘家, 結果俄珥巴返回摩押地但路得定意跟隨她左右, 她們在伯利恆的遭遇和怎樣巧遇波阿斯就在其他章節有所記述。 read more

三等信徒是好還是壞?

等候是每個都市人必經之路, 輪候搭巴士、小巴等交通公具, 若是班次稀疏的情況, 更會提早一點以免誤時。在基督信徒當中, 會否和我們日常信仰生活中也需要等候? 應該持守甚麼態度? 下面列出三組可能正在等候的信徒, 在等待期間, 心態是否需要調整?

[第一組]
等艱苦時刻過去
等神蹟解困來臨
等候開心快樂的日子

[第二組]
等聽動聽的主日講道
等所祈求神能夠實現
等上天堂

[第三組]
等心志成熟的服事
等傳福音的好機會
等神公義的彰顯並終極的審判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