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移世疫

成語「時移世易」是指世事就時代的變遷而改變, 而今天的主題是「時移世疫」即世界的新冠疫情在發生後的改變, 我們知道2019冠狀病毒病在2019年尾開始蔓延全球至今, 已有相當日子, 影響全世界和無數的人, 並希望在下面在不同層面作分析和討論。

第一就是染疫者
當然最大影響就是第一批的染疫者和照顧他們的醫療團隊, 最初對病毒認識不多, 病毒又是新品種, 人類的免疫系統是沒有經驗對抗入侵的病毒, 所以很多病人甚至醫生和護士也受到感染威脅他們的生命, 更嚴重的病重身亡, 到文章發表時全球死亡人數已超過六百萬。 read more

回想與我們一起成長的香港經典廣告

2022年4月27日傳來一個噩耗, 著名演員曾江先生返回香港在隔離酒店猝死, 大家都覺得非常惋惜, 並勾起他所演繹的不同角色, 還有街知巷聞的染髮廣告, 使我回憶一連串香港經典廣告與大家一起分享。
與曾江代言的美源髮采廣告, 可以分庭抗禮就是舞王修胡楓的喇叭牌正露丸廣告, 他盡出渾身招數, 又講又跳。講起廣告歌, 現在很難找到長達一分鐘, 內有前奏音樂和很有意義七十年代的恒生銀行叫人儲蓄的廣告, 相信現在的銀行廣告就是叫人借錢。我最先聽到的粵語電視廣告歌是鍾玲玲唱的菊花牌乳膠漆, 我會唱錯把「水洗都不變」為「水洗都不清」, 這不是我最早聽到的粵語廣告歌, 最早期是在收音機聽到的八珍甜醋廣告歌。
廣告是深入到每一個階層、男女和老中青幼的年齡層, 像鄭少秋專為婦女打造的位元堂養陰丸, 其中一句「好似雪人溶化了」和重複多次的「太陽出來了」都是叫人印象深刻, 隨後余仁生金牌白鳳丸的廣告給年青一代的婦女, 一句歌詞「細細粒容易食」, 當然商人不會放過年青人的市場, 陽光檸檬茶廣告歌詞, 塑造很多想像空間「但願每天也夢見」而歌詞唱完之後旁白講「邊度都有陽光」作結束, 當然較少的受眾就是天真活潑的孩童, 雀巢即溶奶粉, 就用了「15樓養既牛牛」的孩童體臉說出飲牛奶可以好方便, 當然最被忽視就是基層人士, 珠江橋牌玉冰燒道出財力有限的情況, 食燒味飲燒酒也是真情享受。
今天的廣告是融入我們的生活, 夠竟我們基督的信仰和福音的傳遞, 有沒有與時並進? 是否全人全方位全階層努力不懈的為神去做? 有沒有用新方法、新媒體和新形式去講傳始終不變的真理和福音? 有待信徒去思想和行動, 最後用依稀記得很早期的泛美航空廣告歌詞, 「…一生要有一次到世界旅遊, 泛美旅遊{[達][是]}理想, 泛美旅遊心花放。」去想像真正信徒將來所去目的地, 作為我們動力信望愛。 read more

謝月美配音王后 演繹人生低谷和高峯

2022年3月傳出「May姐」謝月美因患胰臟癌病逝離開我們, 可能一時間未能想起她的面容, 近年很少在螢光幕前露面, 她是第二期訓練班麗的映聲(麗的電視前身)畢業, 同屆學員有黃淑儀、盧大偉、李司棋和黃韻詩, 粒粒都是著名影視紅星, 在電視劇集幕前也經常演出, 主要做不起眼的普通角色, 未必留下深刻的印象, 可能她的配音實在太出色, 觀眾只能影視中的聲音聽到她的聲演, 雖然如此, 她是舞台劇的發燒友, 香港影視劇團的團長。 read more

香港電車的童年回憶和百多年的演變

香港電車是香港島的標誌也是很多香港人的集體回憶, 例如120號香港電車最古舊的車系, 上層木框的藤椅, 在大熱天時, 坐下也覺非常通爽, 在天寒地凍的時候, 舊時站在車尾右邊的電阻箱附近,不時發出需要的溫暖。有一些香港流行通俗語從電車衍生而來的專有名詞:「搭叮叮」、老咗額頭就有「電車軌」。雖然電車仍然是香港島的主要公共交通公具, 但有很多事物都改變了, 一些年輕讀者未必知道當中電車在時代演變的過程。自小就住在堅尼地城電車總站附近, 經常聽到電車轉彎由電車底部鐵輪和路軌產生的尖叫聲, 並且中學時期在西營盤是讀全日制學校, 經常一天四次乘搭電車, 中學初期還要購買車票, 每當遇到四個好冧巴, 都會保存下來, 但不知不覺就完全消失了。
兒時媽媽帶我乘坐三等的下層, 是在後門上落, 一來較平, 二來不用上落樓梯, 沒有機會見到電車司機怎樣駕駛電車, 每當電車往堅尼地城會直去而往屈地街會轉右, 有個想不通的問題, 是否用電車車頭中間的鐵輪作轉向? 答案當然不是! 後來才發覺是有員工在街上的小屋箱裏用人手操作, 現在卻是全自動電子化。
乘搭電車的經歷也會和信徒信仰經歷相近, 由堅尼地城至筲箕灣全長若13公里, 有不同的分岔路, 像我兒時不知道轉軌怎樣操作, 也可以去到目的地, 而慕道者和初信者也是一樣, 不會完全明白聖經書卷所有章節的內容和神所有的作為, 但只需要認定聖經是神的話語和倚靠耶穌救贖的信心, 就好像需要確定目的地、知道自己的位置和方向, 等候正確的電車上車, 電車沿著路軌就會去到目的地。
在懷愐香港電車, 有很多美麗的回憶, 例如東行堅尼地城山市街之後到石塘阻之前的海傍, 距離海邊只是一架貨車位, 早上時候躉船和貨車會在沿岸起卸貨物, 此情此景都不在, 因為沿途已填海作其他用途, 雖然堅尼地城至筲箕灣電車路線沒有重大變化, 但沿途的建築物和地標也隨著時代而改變, 所以每次返港搭電車都有一番新體驗, 下面就列出一些電車重要時間軸:
1904年開始在香港島運行
1965年投入單層拖卡
1972年取消頭等和三等而劃一收費
1976年開始下車付車費並且不設找續
1982年淘汰單層拖卡而只有車長一人控制
1992年取消轉軌人手操作而全自動化
請問單層拖卡票價是頭等價錢還是三等價錢?
更多電車的資料可以參考下面的網址和視頻。 read more

馬可福音研經後記

馬可福音雖然是最精短的福音書, 也有十六章的內容, 也是目前為止我所寫網上硏經資料的最長一次, 時間空越2021年尾至2022年頭, 超過四個月時間, 期間因伺服器問題而需要把最近期二十篇的文章重新在2022年2月份刊登。
回望最有印象接觸馬可福音是四十多年前香港中學會考的聖經科, 當時還未曾是基督徒, 讀了一半之後, 雖然不是艱難, 但覺得沒有多大用途, 就放棄完成聖經科。信主之後和價值觀的改變讓我現在編寫時內心有更大回響, 以前所丟棄, 現在卻是珍寶, 趁著機會呼籲大家, 就算成為信徒, 也要爭取明白何謂福音? 怎樣是信耶穌? 耶穌為何被釘死在十字架? 復活是否很重要?
17 信的人必有神蹟隨著他們,就是:奉我的名趕鬼;說新方言; 18 手能拿蛇;若喝了什麼毒物,也必不受害;手按病人,病人就必好了。 馬可福音 16:17-18差不多最後記載的兩節, 在今天我們應該怎樣解讀呢? 是否只適用當時的世代? 最重要這些事是否在聖經曾經發生和記述, 現在可以用使徒行傳信徒和使徒彼得及保羅的事蹟列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