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被擄回歸再次動工建造聖殿時, 這也是神的心意, 從第二章的章節開始, 便看到重重困難, 有的是外在, 而大部分都是內在引發的問題。第一, 人都經常作出比較, 就是第一聖殿和現在建築的第二聖殿比較, 第二聖殿的宏偉將會不及昔日聖殿的輝煌。第二, 作神的工, 當然是榮幸, 但要省察聖潔, 否則不會被神悅納, 總然神會體察我們的能力, 祂定會鼓勵加強壯膽, 克服前面的困難, 真正的榮耀不是我們手所做的, 而是體驗神在我們有限能力身上, 作出超乎我們想象恩典的果效。
分類: 舊約
哈該書第一章 從聖殿被拆毀到再重建
主前586年, 聖殿被毀, 第三批猶太人被擄到巴比倫, 在幾十年間, 巴比倫被波斯所滅, 耶和華激動波斯王, 讓從前被擄的猶大人回到猶大地在耶路撒冷聖殿舊址重建聖殿, 在動工之後, 有猶大人的敵人不斷的反對, 令工程擱置, 這時耶和華透過兩位先知, 起初哈該然後撒迦利亞, 鼓勵歸回的猶大人繼續建築聖殿, 哈該書的信息簡單清晰, 信徒在逆境中, 給我們鼓勵和反省。
1 大流士王第二年六月初一日,耶和華的話藉先知哈該,向猶大省長撒拉鐵的兒子所羅巴伯和約薩答的兒子大祭司約書亞說: 2 「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這百姓說,建造耶和華殿的時候尚未來到。」 3 那時耶和華的話臨到先知哈該說: 4 「這殿仍然荒涼,你們自己還住天花板的房屋嗎? 5 現在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你們要省察自己的行為。 6 你們撒的種多,收的卻少,你們吃卻不得飽,喝卻不得足,穿衣服卻不得暖,得工錢的將工錢裝在破漏的囊中。
為甚麼耶和華的話透過先知哈該同時對猶大省長所羅巴伯和大祭司約書亞說話?
聖殿荒涼對比天花板房屋說出甚麼呢?
省察自己的行為是否提醒還是壓力呢?
為何多做少得, 吃不飽, 穿不暖和錢袋破漏?
被擄回歸重拾信仰
回看以色列有一段輝煌的歷史, 大衛預備材料給他兒子所羅門興建聖殿, 所羅門不負眾望, 聖殿終於完成, 但在巴比倫圍攻之下, 列王紀下 25:8-12記載耶路撒冷失守, 南國猶大正式覆亡, 聖殿被毀, 不單國破家亡, 信仰也七零八落。
8 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十九年五月初七日,巴比倫王的臣僕護衛長尼布撒拉旦來到耶路撒冷, 9 用火焚燒耶和華的殿和王宮,又焚燒耶路撒冷的房屋,就是各大戶家的房屋。 10 跟從護衛長迦勒底的全軍就拆毀耶路撒冷四圍的城牆。 11 那時護衛長尼布撒拉旦將城裡所剩下的百姓,並已經投降巴比倫王的人,以及大眾所剩下的人,都擄去了。 12 但護衛長留下些民中最窮的,使他們修理葡萄園,耕種田地。
記載被擄之後的歷史舊約書卷有以斯拉記、尼希米記和以斯帖記, 而先知書則有以西結書、但以理書、哈該書、撒迦利亞書和瑪拉基書, 而兩本小先知書哈該書和撒迦利亞書記述神對先知的宣告和鼓勵, 勉勵被擄回歸猶大居民繼續重建聖殿。
約珥書第三章終極審判
當人遇到不公平的對待, 我們在地上都希望有公義的審判, 我們也知道地上的審判官的限制, 未必得到公平的裁決, 記得在約珥書上半部, 神的審判從猶大開始, 並呼叫他們徹底重新悔改, 才有希望, 至於猶大國的敵人, 神會嚴厲受到審判和懲罰, 雖然信徒未能親眼都看到逼迫人的一羣受審判, 祂所承諾是我們一定要相信和一定要堅持。
有人問斷定谷的審判是否即是馬太福音25:31-33萬民的審判? 其實未必沒有可能, 但這裏的重點就神會為祂的百姓申冤, 作出最公平終極的審判, 神的敵人, 最終都會失敗被懲治。
約珥書第二章災難警告悔改回轉
第二章開始便聽到吹角在錫安的警號, (請參閱錫安的連結), 在古代戰爭時, 常常用吹角為警告或作召集、出發征戰, 這裏表示神向猶大發出警告的意思, 宣布耶和華的日子, 即大而可畏的日子將會臨到, 對於猶大要落在如此地步, 是否陷在絕望中, 再不能重見天日, 當然不是, 在2:12-14 說明祂的慈愛屬性:『12 「耶和華說:雖然如此,你們應當禁食、哭泣、悲哀,一心歸向我。 13 你們要撕裂心腸,不撕裂衣服,歸向耶和華你們的神,因為他有恩典,有憐憫,不輕易發怒,有豐盛的慈愛,並且後悔不降所說的災。 14 或者他轉意後悔,留下餘福,就是留下獻給耶和華你們神的素祭和奠祭,也未可知。』
從以上經文察看神要求猶大人要徹底的悔改, 不是門面工夫, 把自己的衣服撕裂, 以表示悔咎, 更要撕裂心腸, 當然不是字面意思, 今天的信徒站在二零二零世界疫情下, 我們怎樣回應「應當禁食、哭泣、悲哀, 一心歸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