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福音第十章 耶穌說明進入天國的代價和賞賜

雖然本章由不同的故事組成, 但細看之下也有互相關連的地方, 耶穌和門徒最初與群眾接觸的地方是位置較北的加利利沿岸的城市, 本章開始時, 他們南下 來到猶太的境界並約旦河外, 照常教訓群眾, 有法利賽人前來問耶穌休妻的問題, 在當時來說, 也有不同的看法, 這次前來把這議題問耶穌, 究竟原因何在? 第二就是門徒責備那些人帶著小孩, 叫耶穌為孩子們祝福, 這會帶出甚麼思考呢? 第三就是本章的標題, 跟從主耶穌, 進入天國, 是否要付代價? 有人說耶穌已為我們在十字架上付上沉重的代價, 我們不需要做甚麼, 是神白白的恩典給我們, 這個說法是否完全正確? 第四就是西庇太的兒子雅各、約翰進前來要求在耶穌得榮耀時, 可以坐在耶穌的左右, 其餘十位門徒得知他們的想法, 惱怒對他們十分不滿, 最後就是耶穌在耶利哥醫好討飯的瞎子, 這會給我們甚麼反思? read more

馬可福音第十一章 耶穌是和平之君

本章的內容是一段非常難明的經文, 當中關係著以色列的歷史背景, 神與以色列的關係, 在本章的發展過程, 見到神奇妙的預備和群眾看見耶穌坐著驢駒進入耶路撒冷非常哄動, 可謂群情洶湧, 他們齊來歡迎耶穌, 背後動機是代表甚麼?
翌日耶穌進入耶路撒冷, 途經一棵無花果樹, 因只見樹葉而找不到果子, 耶穌就咒詛這棵樹, 耶穌的做法是否合乎常理? 繼續耶穌進入聖殿, 幹了甚麼事情, 惹動一班祭司長和文士合謀想除掉祂。
再翌日門徒看見被咒詛的無花果樹已枯乾了, 彼得想問過究竟, 耶穌的回答在我們的理解實在摸不著頭腦, 內裏有甚麼涵義?
最後祭司長、文士、並長老和耶穌相遇, 他們問耶穌是靠著甚麼權柄作這番事? 看看耶穌怎樣回答他們? read more

馬可福音第十二章 耶穌的敵人

我們都會聽過「關公也有對頭人 ,曹操也有知心友」 , 耶穌是神的兒子, 又是完美無罪, 是否是到處受歡迎, 沒有對頭人和敵人, 當主耶穌行出公義和說出公義說話, 忠言多是逆耳, 也會有一班人的社會地位和利益受到損害, 這正是第一段耶穌當時作比喻發出的警告。
敵人都是在不同形式下顯現出來, 例如在較早之前, 針對沒有跟從法利賽派的一貫做法, 就是攻擊耶穌門徒在用膳進食之前, 沒有行潔淨之禮, 另外就是像今次向耶穌間有關交稅的問題, 在答案之中, 可以加害耶穌。另外又有一類像撒都該人, 他們對復活的不信, 最通常就是像文士這一類的人, 他們的信仰會建立公眾面前, 他們是喜愛坐在高位, 喜歡受人讚賞, 最後還有使徒約翰所說的敵基督, 可以查閱約翰壹書, 言歸正傳今次看看不同人怎樣成為主耶穌的敵人? read more

馬可福音第十三章 耶穌說明末後的預言

預先知道事情發生或退而求其次最先知道事情的發生, 是人非常有興趣的追求, 但一定要有時間的確定性和事情發生的重要性, 例如我會在明日早上七時起牀, 對於自己來說, 是經常的事沒有甚麼特別, 對於別人來是沒有任何關係除非你是公司的唯一能開門給員工進入公司的人。
若有人說你會在一百二十年之內會遇到死亡, 這個預告是99.999%準確, 但若果不知確實的日期也是沒有用, 正如聖經說每人都要面對死亡。 但若果知道下週的六合彩頭獎的六個「冧巴」或下週某個大城市會發生大地震, 這樣的訊息就非常重要。
雖然耶穌沒有說出大災難何時發生, 我們要在本章找到耶穌說末後預言的目的和重要性, 不要被人誤導和迷惑。
讀者可以在下面的視頻, 觀看尊家講述和形容耶穌時期的聖殿, 看完之後難怪門徒對聖殿建築的讚嘆, 為甚麼耶穌說聖殿將會被毀, 會引發門徒問耶穌有關末後災難的問題? read more

馬可福音第十四章 耶穌面對受苦死亡的時刻

古語有云: 「死有重於泰山, 有輕於鴻毛」, 若果死得有意義, 就不枉此生。本章就是記載耶穌怎樣面對被捉拿、受審和受死, 當我們看完這一章的時候, 會清楚知道祂所成就的事, 不是偶然的發生, 因為在此之前, 從愷撒利亞-腓立比到耶路撒冷的路程有三次預言說「人子必須受許多的苦,被長老、祭司長和文士棄絕,並且被殺,過三天復活。」 我們要清楚明白受苦、死亡、復活和福音的關係, 知道逾越節羊羔和血並當時逾越節最後晚餐所說耶穌的身體和用血所立的新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