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障礙症:伴你同行 -資訊:心理行為變化

認知障礙症患者因腦部病變而產出各種心理或行為變化或異常, 很多時因忘記擺放東西未能尋回, 而懷疑有人偷竊他們的財物, 尤其是在他們以前有被偷竊的經歷, 更容易觸發這種心境。引申多疑的行為, 特別對不熟悉的陌生人, 患者家人會經上遇到的問題, 就要學識怎樣處理, 不要否定他們的投訴, 盡量幫助他們平服心情。

其次就是幻覺或幻聽, 患者無中生有, 編造不同的故事, 在他們認知中, 實在是曾經發生, 親眼見過或親耳聽聞, 也可能在黃昏入夜期間, 更容易發生, 首先不要質疑患者所講都是一片胡言, 與他們倾談瞭解源頭問題, 可能家中的擺設或入夜燈光不足所影響, 他們的異常感覺和行為起因, 未必即時找出, 最重要就是保持溝通和體諒關懷, 給他們足夠安全感, 。 read more

認知障礙症:伴你同行 -資訊:知己知彼有效溝通方法

溝通是生活的一部分, 當然主要是語言、其次是身體語言、面部表情和眼神, 是身體的全部, 當中可以表達個人的情感、意見、感謝、不滿、需要和請求幫助, 這都是在成長之中學習得來的技巧和做人處事心得。

認知障礙症患者的溝通能力也因病情而減低, 所以照顧者、家人和親友對患者溝通都要適當調校, 讓他們在有限的認知, 也能過著快樂滿足的生活。

在正常的情況下, 都有機會說得不清楚而產生誤會, 在趕緊行程中也會失去耐性而發脾氣, 最後都不開心, 事實對各人都是不好的體驗, 何況是患者認知減退, 所以要知道他們的限制, 要做好溝通和處理應變的方法。 read more

認知障礙症:伴你同行 -資訊:怎樣確診認知障礙症

對於確診認知障礙症, 每個國家地區可能有些分別, 原理差不多, 負責部門名稱不同, 主要會用澳洲新南威爾斯雪梨地區來說明, 個案已有多年, 可能未必最準確。

第一個接觸就是患者的家庭醫生
因為家庭醫生最瞭解患者的身體狀況和變化, 雖然家庭醫生臨床上不能確診認知障礙症, 但他可以把整個患者的病歷史給有關專科醫生作跟進和繼續評估。

老人科或神經科專科醫生
若果患者的年齡超過65歲或以上, 大多數的患者都會被轉介到老人專科跟進作進一步檢測, 找出發病原因。若果患者年齡低於65歲, 可能是早發性認知障礙症, 多數會被轉介神經科專科醫生作評估。若得到最初步診斷結果, 仍未肯定發病原因, 可能轉介尋求另外專家意見和再需要更進一步檢測, 最後會發出最終確診報告, 可作日後有關服務申請。 read more

認知障礙症:伴你同行 -資訊:初期徵狀

初期的認知障礙症患者未必對應所有下面的初期徵狀, 因本身的個人性格和病情, 都會因人而異, 普通朋友在初期不容易察覺患者的異樣, 只有同住和關係密切的家人才會發覺患者的一些初期變化。

短期記憶衰退
最容易出現問題就是短期記憶, 經常重覆問同一問題, 令到對方厭煩, 或經常忘記日常用品最後擺放位置, 例如眼鏡、銀包、鎖匙、手機、身份證件, 若果患者是家庭主婦, 負責每日餸菜, 有機會重覆購買同一食材, 雪櫃日日都爆棚。 read more

認知障礙症:伴你同行 -資訊:病發原因

認知障礙症病發原因是腦神經退化而出現持續性認知功能下降, 區頴芝醫生在之前提到很多年老患者主因是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因腦部出現一種不尋常蛋白, 令腦神經傳導失效和逐漸死亡, 另一種導致腦神經死亡就是血管性認知障礙症(Vascular Dementia), 因有多次輕微腦中風令到腦神經缺氧死亡。

阿茲海默症病發原因在2024年仍不太清楚, 相對血管性引發認知障礙症醫學則較有清晰的指引去預防, 減低風險:
控制三高 (血壓、血脂、血糖)
控制體重
多做適當運動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