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次所講的人物是李我, 原名李晚景, 較年輕的讀者未必知道是那一位, 他是廣播界的鼻祖, 較譚炳文更早出道, 播音皇帝鍾偉明也拜他為師。我本身沒有印象聽過他的廣播小說, 反而聽過他的太太蕭湘在商台所講的倫理小說, 早於1946年在廣州風行電台首創天空小說, 而大受歡迎, 跟著先後在麗的呼聲、澳門綠邨電台和商業電台擔任不少廣播節目, 及至1975年急流湧退, 結速他的廣播生崖。
李我是第一代的廣播人, 實是廣播奇才, 由編劇、聲演多個角色, 只憑幾十字的大綱就可以講足半個至一個鐘的廣播故事, 每集之間是大有關係, 他會用盡心思在結尾的佈局都會叩人心弦, 聽眾都很想知道日後的劇情發展。
在他廣播出道時, 雖然年紀還不到三十歲, 但他已面對人情冷暖, 世態炎涼, 百感交雜在心頭, 在他少年時, 有機會接觸當時的導演湯曉丹和編劇高手唐滌生, 還有組織劇團, 到處闖蕩, 面對觀眾, 極速濾積不少人生月歷, 可說在社會大染缸打滾, 成為日後廣播劇的題材。
其實每一個人都有一個獨特的人生故事, 尤其是信了耶穌的信徒前後改變, 我們要預備自己, 好把我們得救見證的故事述說給我們身邊的親戚朋友。
分類: 分享
譚炳文 歌影視播配音樣樣佳能
資深藝人譚炳文在2020年9月5日於香港離世, 給我們超個半世紀的娛樂就此劃上句號, 當然我們可以從不同的媒體重溫精彩的片段, 懷愐不少歡樂的時光。
他是早期多才多藝歌影視播配音多棲的藝人, 雖然歌唱成就不及電視和配音的深入民心, 起碼有他首本名曲的「舊歡如夢」。
譚炳文在1950年代尾便開始他廣播員的工作, 憑他清晰雄亮的嗓子, 在廣播界漸露頭角, 跟著踏足電影事業, 及至無綫電現開台之後, 承邀他加入配音組和歡樂今宵演出。最有印象的配音角色是初期合家歡的標叔叔、杏林雙傑的加能醫生和神探俏嬌娃的查理, 還有他和李香琴合演的大鄉里, 由電視的公仔箱做到電影的大銀幕。
最深刻的幕後配音就是尤伯連納奉勸煙民戒煙的政府宣傳片, 在他來說, 從此以後再沒有煙商找他做香煙廣告, 但因觀看宣傳片而戒煙的煙民, 得以延長生命, 保存幸福家庭是不能用金錢可以衡量。
巫漪麗無時無刻練習鋼琴
可能你未聽過巫漪麗老師的名字, 但你多數聽過梁祝小提琴協奏曲, 有不同版本的演奏, 在1959年的俞麗拿,上海交響樂團協奏原裝版本, 也有1986年的西崎崇子,名古屋愛樂交響樂團。當時在1959年巫漪麗花了三日三夜親自改編成為梁祝鋼琴獨奏, 也是名噪一時。
她是新中國第一代鋼琴演奏家, 在五十至六十年代擔任很重要的鋼琴表演, 她的知名沒有帶給她富裕生活, 反而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受到批鬥,直到1981年赴美進修和定居, 1993年移居新加坡教琴, 她一身都過著簡樸的生活, 晚年還得獎無數, 為眾人肯定她的鋼琴演奏成就, 她說除了教授鋼琴, 她每天也會花兩個小時練習彈琴。從她的訪問對答, 她沒有擺架子並且很謙虛, 要不斷學習進步, 她沒有用名氣, 製造財富, 在2017年她以素顏和便服上台表演, 觀眾最期待是她繞樑三日的鋼琴表演, 2019年4月20日晚在出席一個音樂會中, 突然暈倒, 搶救無效, 當晚被主接去, 甚為惋惜, 但她在人生最後的一刻鐘仍享受她最喜愛的音樂時刻, 一生也會枉過。
她是一位基督徒, 做司琴又有鋼琴表演, 其實神給每人各有不同的恩賜, 作為信徒我們不單要存感恩的心好好享用我們的恩賜, 虛心聆聽別人意見, 有智慧選擇神的旨意和方向, 不斷努力改善和進步, 還要把主耶穌的愛傳遞給我們身邊的人。
老夫子 普通人物的代表
老夫子漫畫是陪伴香港人成長的漫畫, 上世紀六十年代, 香港兒童沒有太多適合兒童的刋物, 老夫子、大番薯和秦先生的人物正是香港一般小人物生活的寫照, 老夫子和大番薯的造型和服式是很特別, 一高一瘦對比一矮一肥, 雙映成趣, 相對秦先生的大眾造型, 更顯得他們是絕配。 通常一個故事是一連串的圖畫加上少許文字而構成, 描述他們好奇、貪心、碰釘、不少心和生活問題的小故事, 每個故事都有標題, 內容是老少咸宜, 風趣生動。
在動盪的世代怎樣實踐信仰
從2020年初的新冠病毒疫情引發一連經濟和社會問題, 社會動盪, 對於基督信徒怎樣面對週圍發生的事情, 在艱難環境下怎樣實踐信仰, 首先在聖經找出一些例子, 給我們作參考之用, 以便我們好好學習和實踐。
挪亞在洪水後是幸存者
挪亞一家八囗在洪水之後是唯一生還人口, 他們生存是否全是幸運呢? 當然不是, 他們聽取神的命令, 要建造一隻方舟, 在當時來計是龐然大物, 工程何等浩大, 在洪水退卻後, 挪亞就首先築壇獻上燔祭。
挪亞經歷讓我們學習聽從神話語的重要, 一定要身體力行, 在神保守時, 應存謙卑和感恩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