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中的勞動者

杜米埃(Honore Daumier, 1808-1879) 是法國十九世紀出色的畫家,他出生於玻璃工人家庭,一生貧困,卻自學成才,後來成為繪畫現實主義派一大師。基於他成長的背景,他選擇繪畫的主題,大部分都是與基層人士有關的。

杜米埃曾畫了一幅畫,名為《三等車廂》。要知道當時火車仍是新產品,但火車的座位設計,卻充份揭示了法國社會的等級制。坐在三等車廂裡面的人,都是處於社會底層的居民。畫中突出了坐在前排的三個人物,中間是一位滿臉皺紋的老人家,他定睛仰望,好像是問:「生活如此艱難,我怎樣捱下去呢?」坐在他左右的兩個人,一個是帶嬰兒的母親,一個是疲乏到必須要打瞌睡的老婦人。他們所穿著的,當然不是甚麼法國名牌,而是最樸素的衣服,料子也不見有甚麼特別的色彩。

在繪畫美術中,《三等車廂》標誌著一個突破。之前畫中的主角,如果不是聖經或古典人物,就是當代如拿破崙一個顯赫風雲的英雄。從來沒有人會坐在三等車廂,勾勒基層人士的神態和生活經歷。杜米埃卻盼望藉該畫表達一個重要信息,基層人士也是社會群體的一部分,而且他們也有他們重要的貢獻。沒有他們,誰來耕種,誰來鋪路,誰來洗衣服呢?人們不應看輕他們,反而應該帶著一種悲憫的心腸,明白他們的心境,體恤他們的痛苦。

其實關顧和留意社會的基層人士這觀念,早在聖經便出現,而且是出現在聖經首卷書《創世記》裡,只不過我們是沒有留意吧。當我們讀到利百加的故事時,我們留意到的是她的勇氣,因為當亞伯拉罕的僕人向她提親時,她一口便答應了。聖經描述利百加的家人如此歡送她走:「於是,他們打發妹子利百加和她的乳母,同亞伯拉罕的僕人,並跟從僕人的,都走了。」

我希望大家留意的人物卻不是利百加,而是她的乳母。在她首次出場時,這乳母連名字都沒有,不過我們知道,她是隨著利百加出發到遠地迦南。到她第二次在《創世記》中出現時,就是她被埋葬的日子,而她的名字才被提及。這乳母,一生忠心地陪伴和服侍利百加,雖然她是一個極為普通的人,但創世記的作者卻覺得有提及她的必要,要讓讀者知道,歷史舞台不是全屬於大人物,小人物也有他們要辦演的角色。

今日當然不會再有三等車廂出現,社會也不會將專業人士和基層人士如此分隔。不過無論是《三等車廂》該畫,或是利百加乳母的故事,都不斷提醒我們,當我們下次再遇到社會中的勞動者時,要記得他們也有他們精采的故事,和他們美麗生活的一面。

三等車廂 The Third – Class Carriage
https://www.ss.net.tw/paint-154_35-1951.html

 

© 2021, Faith Living Resource & Information Cent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