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福音第四章 耶穌從比喻到現實的教訓

我們學校所學習是否可以一點一劃的完全搬到日常的生活或在職場上? 往往理論是我們知道, 實際就未能做到, 同樣信徒聽了很多的主日講道, 我們是否完全明白? 是否在關鍵一刻能夠應用出來?
今次第四章的主題是耶穌的比喻, 尤其用比喻去講述神國, 是否真的幫助說明清楚? 馬可福音的撒種比喻, 耶穌講完之後更加以解釋, 可以參考以前的文章「耶穌在福音書用比喻的原因」, 有更多深入比喻的討論。耶穌用比喻講解神國的道理, 是否真的令到當時的人更加清楚明白?

1 耶穌又在海邊教訓人。有許多人到他那裡聚集,他只得上船坐下。船在海裡,眾人都靠近海,站在岸上。 2 耶穌就用比喻教訓他們許多道理。在教訓之間,對他們說: 3 「你們聽啊!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種。 4 撒的時候,有落在路旁的,飛鳥來吃盡了。 5 有落在土淺石頭地上的,土既不深,發苗最快, 6 日頭出來一曬,因為沒有根,就枯乾了。 7 有落在荊棘裡的,荊棘長起來,把它擠住了,就不結實。 8 又有落在好土裡的,就發生長大,結實有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一百倍的。」 9 又說:「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
為甚麼耶穌要坐在船上講道? 這個方法有甚麼優點和缺點?
耶穌教訓群眾和講述撒種的比喻, 不用翻閱其他參考或後面耶穌的解釋, 你能否說出當中的道理?
我們肯定種子落在路旁不好, 種子落在好土是好的, 你會從那一個角度作判斷種子落在不同土壤後的結果?

10 無人的時候,跟隨耶穌的人和十二個門徒問他這比喻的意思。 11 耶穌對他們說:「神國的奧祕只叫你們知道,若是對外人講,凡事就用比喻, 12 叫『他們看是看見,卻不曉得,聽是聽見,卻不明白;恐怕他們回轉過來,就得赦免』。」
從這段經文, 你覺得耶穌用比喻是否令到當時的人更明白神國的奧祕?
你能否找出耶穌用比喻去講解神國的原因?

13 又對他們說:「你們不明白這比喻嗎?這樣怎能明白一切的比喻呢? 14 撒種之人所撒的就是道。 15 那撒在路旁的,就是人聽了道,撒旦立刻來,把撒在他心裡的道奪了去。 16 那撒在石頭地上的,就是人聽了道,立刻歡喜領受, 17 但他心裡沒有根,不過是暫時的,及至為道遭了患難,或是受了逼迫,立刻就跌倒了。 18 還有那撒在荊棘裡的,就是人聽了道, 19 後來有世上的思慮、錢財的迷惑和別樣的私慾進來,把道擠住了,就不能結實。 20 那撒在好地上的,就是人聽道又領受,並且結實,有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一百倍的。」
21 耶穌又對他們說:「人拿燈來,豈是要放在斗底下、床底下,不放在燈臺上嗎? 22 因為掩藏的事沒有不顯出來的,隱瞞的事沒有不露出來的。 23 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 24 又說:「你們所聽的要留心。你們用什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什麼量器量給你們,並且要多給你們。 25 因為有的,還要給他;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
26 又說:「神的國如同人把種撒在地上, 27 黑夜睡覺,白日起來,這種就發芽漸長,那人卻不曉得如何這樣。 28 地生五穀是出於自然的,先發苗,後長穗,再後穗上結成飽滿的子粒。 29 穀既熟了,就用鐮刀去割,因為收成的時候到了。」
耶穌解釋了撒種的比喻之後, 是否較易明白呢?
若果耶穌的比喻沒有解釋時, 應該怎樣詮釋和處理?
怎樣闡明「燈臺擺放位置」、「量器量」、「撒種成長收割」的比喻?

30 又說:「神的國,我們可用什麼比較呢?可用什麼比喻表明呢? 31 好像一粒芥菜種,種在地裡的時候,雖比地上的百種都小, 32 但種上以後,就長起來,比各樣的菜都大,又長出大枝來,甚至天上的飛鳥可以宿在它的蔭下。」
33 耶穌用許多這樣的比喻,照他們所能聽的,對他們講道。 34 若不用比喻,就不對他們講;沒有人的時候,就把一切的道講給門徒聽。
你能否意會「芥菜種的比喻」?
為甚麼耶穌用了本章33-34節的策略說明神國的道理?

35 當那天晚上,耶穌對門徒說:「我們渡到那邊去吧。」 36 門徒離開眾人,耶穌仍在船上,他們就把他一同帶去;也有別的船和他同行。 37 忽然起了暴風,波浪打入船內,甚至船要滿了水。 38 耶穌在船尾上枕著枕頭睡覺。門徒叫醒了他,說:「夫子!我們喪命,你不顧嗎?」 39 耶穌醒了,斥責風,向海說:「住了吧!靜了吧!」風就止住,大大地平靜了。 40 耶穌對他們說:「為什麼膽怯?你們還沒有信心嗎?」 41 他們就大大地懼怕,彼此說:「這到底是誰?連風和海也聽從他了!」
你能否估計耶穌之前作了甚麼事情?
在急難危險中, 形容門徒的反應? 是否合乎常理?
這段經文把耶穌顯示了甚麼的描繪?

今次的內容有機會研究耶穌用多個比喻講述神國, 在馬太福音則用「天國」, 相信很多人都說用比喻更能使人明白, 因為祂從當時的日常生活著眼, 但經文卻指出連門徒也不明白, 需要耶穌加以解釋, 很多時把耶穌在12-13節所講的都會輕輕略過, 是否真的耶穌不想人明白神的道? 當然不是, 其實最重要就是聽道者的心態, 能否回應神的道和作生命的回轉。耶穌解釋撒種的比喻, 當道落在四種不同人心田的反應, 這是作為神國或天國的基本參照, 就算本章也有其他比喻耶穌沒有加以解釋, 我們就要小心闡釋當中的意思, 要察看當時神國開始萌芽和使徒行傳記載信耶穌的信徒增長和耶路撒冷並外邦各城的教會發展, 另外就是新約其他書信和啟示錄作參考, 最後是參閱歷代教會歷史和觀察現今的教會動態。
還有一個常見的比喻問題, 就是為甚麼耶穌要用比喻去講論神國? 我們是否記得耶穌開始傳道怎樣說:「日期滿了,神的國近了!你們當悔改,信福音!」 , 是直接講論神國, 但因很多猶太人心硬, 尤其是猶太人宗教領袖, 非常針對耶穌所說的話, 在群眾越來越多到耶穌去聽道、求醫治的情況, 耶穌都用較低調的比喻作神國講論, 更有可能的是政治關係, 耶穌所到的地方都是在羅馬帝國的統治之下, 若果直接說國度統治和神民從小至大的擴張, 都會很容易受到政權的留意和打壓。
最後討論本章最後的一段, 記述群眾很多, 耶穌站在船上講道, 群眾因在岸邊不能擁擠在船上的耶穌, 會使到祂講的道不會被群眾人多所影響, 在講完當日的道後, 耶穌的肉身也是非常疲倦而在船尾休息睡覺, 在渡湖另外一邊的時候, 突然刮起暴風, 門徒都覺得生命受到威脅而慌張, 千鈞一髮的一剎那, 耶穌被喚醒, 祂隨即斥責風浪, 立時就變得平靜, 可以看出祂有人的肉身疲累, 需要休息, 更有神的能力平靜風浪。我們或會取笑當時的門徒信心細少, 他們或經過很多的失敗, 才會成為日後甘願為主殉道的使徒。我們能否從他們的錯誤學習反面教材作出反思? 學習信心不能單在理論層面, 人真是要經一事才增加對神的信心, 你對神的信心有多大?

心田決定了成果 (馬可福音4:1-20) – 郭文池牧師

風浪下的小船 (馬可福音4:35-41) – 郭文池牧師

人生的掙扎:我看?神看? 溫偉耀博士

為甚麼用比喻 – 陳終道
https://www.goldenlampstand.org/glb/read.php?GLID=04101

The Parables of Jesus
https://www.christianbiblereference.org/jparable.htm

 

 

© 2022, Faith Living Resource & Information Cent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