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障礙症:伴你同行 -資訊:實用生活篇小錦囊

照顧一位認知障礙者需要不斷學習、調校、增強愛心和忍耐, 他們的行為障礙不是有心作戲弄, 而是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應變能力減低, 用患者以前的標準作衡量是不切實際, 基本上患者的情況只會每況愈下, 照顧者和家人要預早準備一些方案去幫助大家一起面對認知障礙症所帶來問題、困擾和減低家人的壓力。

有備無患
其中一樣家人最擔心就是認知障礙症患者有一天不能認路回家, 他們未必容易跟路旁陌生人溝通尋求幫助, 最好他們有手機在身給家人求助, 還可以給他們訂造一條手鍊, 刻有家人的聯絡電話, 最簡單就經常帶備一張聯絡卡, 若需要求助就要學識顯示給別人。 read more

認知障礙症:伴你同行 -資訊:你會瞭解認知患者世界嗎?

大多數的資訊都是以照顧者身份去怎樣照顧他們的認知障礙症患者家人, 若果我們換一個角度看事物, 以他們第一身去經歷這個症狀時, 你會更瞭解他們所面對的處境。

記憶因素
由懂得有記憶到現在一刻, 所有事情和經歷片段都儲在大腦記憶, 因認知障礙症令到腦部功能受損, 導致記憶漸漸失去和日常生活技能也隨之溜走, 在病發中間只能與最熟悉的親人和常見面的朋友仍然維持關係, 對於不常見面的親戚朋友, 可能已沒有任何印象, 所以切忌問他們:「你記得我姓名嗎?」 , 應該主動說出自己姓名和關係, 避免他們說不出姓名而引起尷尬和壓力。 read more

認知障礙症:伴你同行 -資訊:心理行為變化

認知障礙症患者因腦部病變而產出各種心理或行為變化或異常, 很多時因忘記擺放東西未能尋回, 而懷疑有人偷竊他們的財物, 尤其是在他們以前有被偷竊的經歷, 更容易觸發這種心境。引申多疑的行為, 特別對不熟悉的陌生人, 患者家人會經上遇到的問題, 就要學識怎樣處理, 不要否定他們的投訴, 盡量幫助他們平服心情。

其次就是幻覺或幻聽, 患者無中生有, 編造不同的故事, 在他們認知中, 實在是曾經發生, 親眼見過或親耳聽聞, 也可能在黃昏入夜期間, 更容易發生, 首先不要質疑患者所講都是一片胡言, 與他們倾談瞭解源頭問題, 可能家中的擺設或入夜燈光不足所影響, 他們的異常感覺和行為起因, 未必即時找出, 最重要就是保持溝通和體諒關懷, 給他們足夠安全感, 。 read more

認知障礙症:伴你同行 -資訊:知己知彼有效溝通方法

溝通是生活的一部分, 當然主要是語言、其次是身體語言、面部表情和眼神, 是身體的全部, 當中可以表達個人的情感、意見、感謝、不滿、需要和請求幫助, 這都是在成長之中學習得來的技巧和做人處事心得。

認知障礙症患者的溝通能力也因病情而減低, 所以照顧者、家人和親友對患者溝通都要適當調校, 讓他們在有限的認知, 也能過著快樂滿足的生活。

在正常的情況下, 都有機會說得不清楚而產生誤會, 在趕緊行程中也會失去耐性而發脾氣, 最後都不開心, 事實對各人都是不好的體驗, 何況是患者認知減退, 所以要知道他們的限制, 要做好溝通和處理應變的方法。 read more

認知障礙症:伴你同行 -資訊:怎樣確診認知障礙症

對於確診認知障礙症, 每個國家地區可能有些分別, 原理差不多, 負責部門名稱不同, 主要會用澳洲新南威爾斯雪梨地區來說明, 個案已有多年, 可能未必最準確。

第一個接觸就是患者的家庭醫生
因為家庭醫生最瞭解患者的身體狀況和變化, 雖然家庭醫生臨床上不能確診認知障礙症, 但他可以把整個患者的病歷史給有關專科醫生作跟進和繼續評估。

老人科或神經科專科醫生
若果患者的年齡超過65歲或以上, 大多數的患者都會被轉介到老人專科跟進作進一步檢測, 找出發病原因。若果患者年齡低於65歲, 可能是早發性認知障礙症, 多數會被轉介神經科專科醫生作評估。若得到最初步診斷結果, 仍未肯定發病原因, 可能轉介尋求另外專家意見和再需要更進一步檢測, 最後會發出最終確診報告, 可作日後有關服務申請。 read more